刁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中草药产业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密切关注与重视,一直以来我市中医药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多方部门的支持下,注重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21〕11号)精神,坚定不移的落实各项中医药工作,通过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根据您的提案建议,我委会同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社对您的提案建议回复如下:
一、整体工作情况
营口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按照国家及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深化医改的总体要求,2016年11月,营口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印发营口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营政办发[2016]50号),2018年5月,营口市人民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明确了由市政府副市长牵头的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全市中医药工作,并印发《营口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营政发[2018]14号),为促进我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直以来,我市中草药产业工作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中草药产业的相关工作内容。随着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中药材产业作为能耗低、污染少、带动广、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已成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我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五味子等中草药的种植,种植五味子的历史已有20余年,所出产的五味子品质上乘,高产稳产,各级政府加大引导力度,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一)全市林草中药材现状
综合森林资源清查和地方志等资料,营口地区植物中的药材资源多达700多种,蕴藏量最多的有玉竹、白鲜皮、威灵仙、苦参、北豆根、穿山龙、茵陈蒿、车前草等60余种。其中地道药材主要包括五味子、桔梗、玉竹、白鲜皮、细辛、园参等。随着野生植物保护力度加大,全市野生中草药采集量较少。近年来,东部山区人工种植品种主要为五味子,大多属于耕地、园地种植。
2022年10月,市林草局印发《关于加强林草中药材种植发展的指导意见》(营林草字〔2022〕61号),明确了坚持以药养林养草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合理布局林草中药材发展方向等三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在不破坏生态、森林植被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可利用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适度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鼓励发展以生产药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二)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
近一段时间以来,营口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工作通过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夯实基层、补齐短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同时,根据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健康养老工作有关要求,我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任务,有力推动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使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营口是中国优秀温泉旅游城市,依托优质的温泉地热资源,我市中医药健康产业迅速发展。中医药温泉旅游服务集高端中医药健康旅游、康复疗养、休闲养生为一体,形成了健康管理、疾病治疗、康复疗养等产业项目,中医药温泉康养规模化效应明显。中医药温泉康养规模化效应明显,年接待温泉旅游疗养人数超过百万人次。
为切实从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多方面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我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振兴发展,我市积极发掘本地中医药健康产业优势,培育新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养老)示范单位。2017年,营口御景山温泉宾馆、辽宁(营口)亲和源养老产业园、营口忆江南温泉度假酒店通过省旅发委、省卫计委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评审。2018年,营口虹溪谷温泉旅游度假区、营口鹤年堂有限公司被评为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亲和源养老产业园被评为省首届中医药健康养老示范单位。2020年,盖州中西结合医院、鲅鱼圈温馨养老院被评为省级中医药健康养老单位;栾丰温泉度假酒店,被评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
(三)人工种植中药材基本情况
据各县(市)区统计上报,2024年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约1.14万亩,其中五味子0.60万亩、人参0.13万亩,其他人工种植品种如黄精、连翘、桔梗、芍药等0.41万亩。我市人工种植中药材主要以五味子为主,2024年全市五味子种植面积达0.60万亩,其中,盖州市五味子种植面积0.55万亩,主要集中在暖泉镇、东城办事处、榜式堡镇、徐屯镇等乡(镇、办事处);大石桥市五味子种植面积0.05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金桥街道、汤池镇。再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是中药材产业规模不大,种植分散、规模较小。整体连片种植的还不是很多,规模化程度较低;二是缺乏分析市场能力。很多药农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够,不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种出的产品缺乏销路,严重阻碍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工企业数量少,缺乏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我市五味子加工产业基地规模偏小、分散经营、产业基础薄弱。
(四)药材就地加工情况。
我市供销社等相关部门,近几年一致全力推动我市五味子种植核心区域开展中草药材加工产业,聚焦五味子烘干业务。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投入,逐步提升中草药材加工水平,从基础加工向纵深括展,有序开展中药饮片等中草药材深加工项目,并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市供销社社有股企业不断扩展中草药材销售渠道,积极与大型药企、连锁药店建立长期合作。参与各类药材展销会,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宽销路,助力本地中草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未来,我委将持续关注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会同市农业农村委、林业草原局、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将积极做好工作协同,按照全市各部门相关职责要求,认真借鉴刁齐委员提出的建议,以区域性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条件为基本要素,以林草资源分布及群落特征为重要条件,以区域性社会经济水平和历史形成的药材产区状况为参考要素,兼顾林草管理体系,采取“森林经营+林下药材种植”等模式,适度将林下中药材种植纳入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措施中,在适宜区域探索推行国有林场带动集体林经营试点等机制,积极稳妥、科学有序建设一批标准化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对符合林木采伐和使用林地政策的,林业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同时,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扶持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优化财税和金融保险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利用好我市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森林生境优势,推动中草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且从农业管理领域推动强化适度林下种植和专业化生产,造就一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专业村和专业大户。积极调整区域内的品种结构,强化主栽品种的地位,使品种结构相对统一、特色优势明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开展药材品种选育,突破品种、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技术难题解决。加快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药农种植水平。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开展品种认定和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药材的质量管理,提高药农的质量意识,强化其市场竞争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培训和生产指导,努力培养一批精通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乡镇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药农。重视信息的收集、研究、辨别、发布工作,引导农户合理选择药材品种,尽量减少盲目种植,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加强对外联系和合作,努力架起国内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生产基地的桥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行产销对接,以销带产,推动中药材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组织企业、经营大户、药农等参加有影响力的药材博览会、洽谈会,提高营口药材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