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建立社区中医健康驿站体系的建议》(第16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02

【字号:

分享:

刘荣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社区中医健康驿站体系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密切关注与重视,一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多方部门的支持下,注重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2111号)精神,坚定不移的落实各项中医药工作,通过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加强基层中医药培训力度,不断夯实基层、补齐短板,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为推进“健康营口”建设做出贡献。

您提案中提到的社区中医健康驿站体系,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工作目标,也为我市各个中医药相关部门日后的工作点亮了明灯。在我委承担的中医药工作职能中,基层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让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中医服务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结合我市实际,根据您的提案建议,现对您的提案建议回复如下:

一、夯实中医服务阵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一)夯实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建设(以下简称“中医馆项目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项目,也是能让广大市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中医服务的主阵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我委以夯基础、补短板、重内涵、提质量的工作态度,结合实际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基层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以实地督导,基层考察,协调落实等方式推进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截至目前,我市64家基层医疗机构,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7家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成中医馆建设。

(二)健全服务体系,推进中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我委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营口市中医专科联盟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结合我市中医临床疗效确切且特色优势明显的专科专病,加强中医专科联盟建设(以下简称“联盟”)。牵头单位联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专科协作为纽带,通过合作发展、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规范化和优质化医疗服务,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连续的中医医疗服务。

二、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一)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能力提升

一是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完成了基层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基地、临床实践基地的设定,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8名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师完成培训,另有56名学员在培。我们希望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掌握全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岗位要求的合格中医类全科医师。

二是开辟以“西学中”为主导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中医药人员培养平台,以市级公立中医医院(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依托,由省卫健委委托辽宁中医药大学为我市开展“西学中培训”,现已为公立中医医院培养156名“西学中”人员;另推荐128名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类医师参加省级“西学中”培训,现已有107名省级“西学中”学员顺利通过考核并可提供相应中医服务。

三是注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争取省级项目支持开展在营口市中医院和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建设两个“辽宁省名中医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建设,全面深入挖掘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建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强化辽宁省名老中医传承团队建设,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参加跟师学习。

(二)大力提升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力度

一是举办适宜技术培训会。自2016年起,我市每年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为拓展基层培训人数,采用分区分片分场次进行培训的推广模式,在我市6个县(市)区均举办适宜技术培训会场。目前,培训中医类适宜技术已达到14项,累计培训超过6000余人次。截至目前,全市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37家乡镇卫生院均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培训覆盖率占基层医疗机构的100%

二是提升适宜技术培训师资力量。自2017年起我市共组织选派33名中医类执业医师参加内容包含1026项适宜技术的省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班,从提升师资力量的角度,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全市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储备师资。

(三)扩宽中医药文化发展

1.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基地建设,依托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石桥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6个中医药健康宣传基地,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12个中医药文化宣传知识角。依托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营口市中医药文化展厅,免费向市民开放,通过实物展陈、场景营造、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展陈方式,中医药文化展馆能够让参观者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从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结合中医药法宣传、中医市集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及中医义诊活动。举办“河海营口 杏林秋韵”中医药文化市集系列主题活动,组织中医医疗机构在营口市图书大厦、鲅鱼圈区世纪广场、大石桥和谐广场等地以更为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自2020年起,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多种方式,累计开展百余场相关活动,共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深受百姓欢迎。

3.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公众号、视频号等开展全媒体中医药宣传,并与传统义诊讲座等方式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联合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制作“大道中医”栏目,邀请中医专家走进直播间开展中医养生讲座。

综上,现阶段我市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中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果并一直在进步提升,但在各县(市)区之间的中医优质资源配置尚不均衡,人才结构和数量与基层需求等方面还待完善。未来,我委会在营口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并积极协同各县(市)区政府、民政、教育等部门探索在街道、社区、小区开展中医课堂、中医义诊、中医家庭病床等服务,补短板齐弱项,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