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关于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2

【字号:

分享:

刘凤松委员:

提出的《关于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1年营口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政策措施》(营委办发〔2021〕25号,以下简称“两个健康”政策),第29条“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对制约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以“揭榜挂帅”方式开展联合攻关,按照不超过项目总研发投入30%给予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额度200万元。”

“两个健康”政策第30条“加强产业协同创新。鼓励以企业为盟主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对纳入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试点示范的联盟“盟主”单位给予5万元奖励。”

市财政局积极支持各行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攻关。2022年市财政拨付“揭榜挂帅”项目资金300万元,2022年拨付产学研资金15万元,2023年拨付产学研资金15万元,2023年拟拨付“揭榜挂帅”项目资金400万元。同时,积极引进专家技术团队,从2019年开始,按照企业博士双创计划实施方案 (营科发〔2019〕23号),每年拨付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200万元,取得较好成效。

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是我市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卫健委传播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高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工作,2023年在盖州市和鲅鱼圈区分别抽取6个村(社区)共240份调查样本,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抽样调查工作。二是通过建设中医药健康宣教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活动。营口市中心医院、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石桥市中医院6家医疗机构建设中医药健康宣传教育基地,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医药文化知识角12家。三是结合普法宣传,组织中医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辽宁省中医药条例》宣传活动,上半年发放宣传品4100份,开展义诊服务超过300人次。四是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传播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知识。我委与营口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制作专题片“营在健康”,其中由中医专家制作的“二十四节气”养生专题栏目深受百姓欢迎。近期,我委与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制作了专题栏目“大道中医”,邀请中医药专家设计了多款食疗药膳方,为特定人群的健康提供了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石桥市中医院、营口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及订阅号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市工信局聚焦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产品“走出去”。今年,我局组织企业申报、筛选编制《2024年营口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拟纳入55户企业的152个项目。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37个,重点推进营口东盛实业有限公司的“中草药抗菌全降解保鲜薄膜技术研发”、“基于空间电场下果品一体化保鲜技术研究”项目;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的“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的药理研究”等项目。同时,针对产学研合作项目我们将及时跟踪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完成。

市科技局不断提高大健康产业影响力,加大科研投入及宣传力度2020年以来,营口市政府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预算安排,市本级安排财政科技投入资金达2.25亿元,我市财政科技投入资金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前三,R&D/GDP比重升至全省第四位,随着全市研发投入逐年加大,研发活力持续增强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市科技局制定出台了《营口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办法》,先后对全市300多家研发投入总量、增量与增幅靠前的企业进行了奖补,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我市健康产业的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更加稳固;为鼓励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市科技局每年都抽调精干力量,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深入近百家重点企业,就企业关心的研发投入相关优惠和奖补政策进行宣传,并指导帮助企业做好研发费用归集和账务规范。

深入实施国家、省及我市科技人才培养专项,支持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积极承接国家人才计划、省“兴辽英才计划”和“营口英才计划”,持续深入开展具有营口特色的“企业·博士双创计划”,培育一批健康产业领域中掌握前沿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聘请院士作为市政府科技顾问并设立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度参与“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广泛开展国际间科技合作交流和人才引进。还出台了《营口市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实施办法》,巩固和完善放宽国外高端人才来华许可政策,通过“一网通办”,放宽外国人来华工作限制,积极引进国外高精尖人才来我市工作。近年来,累计引进培育90个博士团队,柔性引进高校院所230余名高层次人才,累计向省科技厅推荐“兴辽英才计划”人选17人次,其中5人获批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2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等计划,为全市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从2020年开始,市科技局设立关键技术攻关计划,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加快推进健康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突破,先后有“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研究”“降血脂柞蚕蛹油创新技术示范与特色功能食品研发”4健康产业项目列入、市科技计划,助力我市健康行业创新发展。围绕健康产业创新需求,积极促进我市企事业单位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带动一批健康产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组建“辽宁无限极健康食品创制产学研联盟”“辽宁中保柞蚕精深加工产学研联盟”“辽宁巨成医学虚拟仿真教学装备产学研联盟”等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5个,引入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成果,助推企业科技创新。

积极推进营口科技市场运营,线上引进厦门科易网搭建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等线上服务功能;搭建成果库、专家库、企业库、需求库等各类资源数据库,收录资源信息5万余条,线下充分借助省创研中心优势,搭建检验检测平台、辽宁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营口工作站、辽宁省科技查询中心营口分中心,与20余家省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为我市创新主体提供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目前,营口科技市场已入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3家,对创新主体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讲解科技政策、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信息与政策解读,现已培训辅导企业1500转化落地科技成果200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29亿元。

市教育局围绕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技能培训提出意见:一是推进“大健康”专业建设。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紧扣省、市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有针对性的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护理、药剂专业;2023年新建营口渤海卫生学校,开设护理、智慧康复养老服务、电子商务专业。2023年,营口市职业院校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护理、药剂等专业招生近600人,缓解未来大健康产业对市场人才的需求。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一是推进相关“大健康”专业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二是发挥职业院校培训的重要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培训工作常态化。

下一步,将强化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与学校共同建设、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使职业院校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